
一
前幾天,我跟我一美女朋友把《瘋狂原始人2》看了。
看完這部電影,我們倆差點在飯桌爭論起來。
美女朋友跟我說,
“《瘋2》其實換湯不換藥,它就是上一部的延續,依舊圍繞’家庭’這一主題,並沒有拓展出新的東西。”
“我依舊被小伊的那句’ 我們這樣(躲著)不是活著,而是沒死。 ‘ 所驚艷。 ”
我陷入了沉思,回想上部劇情:
原始人咕嚕一家,他們在老爸瓜哥的庇護下生活。
每天搶奪鴕鳥蛋為食,躲避野獸的追擊,在山洞裡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。
可女兒小伊不滿足一輩子生活在山洞這個貧瘠的舒適區,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。
這才引出了小伊關於“活著”和“沒死”的驚人之語。
一場天災,迫使原始人一家探索新世界,雖然危險,但架不住玩得爽啊。
如果你因為怕胖,拒絕了所有美食,未免就少了很多樂趣。
大抵就是這種感覺。
我們有的人上著被父母指定的大學,有的人做著被父母認為體面的工作,或者正在跟父母相中的對象交往……
你能從中感受到編劇要表達的內核:
我們在父母限定的安全領域中生活,或許真的不叫活著,只是沒死。
二
這麼一想,美女朋友說得有幾分道理,可我覺得《瘋2》還是有點東西的。
如果只看《瘋1》,咕嚕一家的故事還不夠有說服力。
他們家徒四壁、資源緊張,除了小伊,一家人出去探險的意識是被動的,而非主動的嚮往。
直到《瘋2》文明人一家的出現,故事邏輯才更完備。
電影中,貝特曼家境富裕、資源豐富,然而呢?
爸爸開桑拿房,只為偷得半日閒,閨女呆望牆外,就差數磚混日子,媽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。
文明人一家在自己的安全區舒適且無聊著。
看到沒?沒有探索欲,有錢也會無聊。
父母把自己困在了一片小天地,女兒曉曉也不得機會見識更廣闊的的天空。
正如小伊所說,圍牆之內也是曉曉的牢籠。小伊的到來,打開了曉曉新世界的大門。
我查閱了編劇的採訪,嚇我一跳。
編劇居然原本打算把小伊、曉曉和蓋寫成三角戀,好在很快放棄了這個狗血的想法,不然故事邏輯肯定就歪了。
倆妹子的友情,是全片最打動我的地方。
小伊驕傲地介紹自己身上的疤痕,曉曉崇拜地尖叫時,真的特別開心。
塑造出小伊自我認同感這麼強的角色,是電影主創最偉大的溫柔。
一個是見慣風浪的鋼鐵女雄,一個是懵懂善良的乖乖少女,撕起來多可惜,橘起來才是正道。
說回正題,
在我的認知裡,理想的家庭狀態是一種家人共同探索和成長的歷程,不論貧富。
很可惜,大多數家庭都是父母掌控子女,待到父母無力掌控,子女再進行反抗或者逃離的命運。
這樣的家庭,一般迎來三種結局:
① 真正的和解;
② 湊活過吧,還能離咋的;
③ 老死不相往來,或者甚少往來。
電影結局肯定是走向了命運①。
不過現實生活裡,大多數家庭都是命運②。
父母對子女的思想往往嗤之以鼻,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,通常因為不是父母經頭腦智慧,而是眼界狹隘。
當然也有例外啦。
可一般達到那種級別的父母,很少會不尊重子女,或者妄圖控制子女。
正確的家庭經營之道,或許應該像《瘋狂原始人》所展現的那樣——
父母和子女一起嘗試新鮮的事物,見識他們自己都沒見識過的人或事,待看過那些美好與醜惡之後,交給孩子自己去判斷。
家庭可以是避風港,更可以是一起乘風破浪的遠航船。
三
我們拋開“家庭”的話題討論,聊聊編劇的創作思路。
《瘋2》有個設定有點巧妙,文明人一家的生活領域之所以物產豐富,主要是文明人爸爸菲爾截斷了水源,築起了圍牆,獨享了經濟。
牆外的鐵拳猴,沒有了食物來源,只能向牆內索要,形成惡性循環——
牆內是中產階級,牆外等待接濟。
很諷刺,其文明的形成,是建立在對原著居民的資源掠奪之上……
懂的都懂。
文明人富足生活過習慣了,已經完全不理解原始人的生活境況。
在文明人和原始人接觸的初期,文明人多次表現出對原始人歧視、嫌棄的舉動。
可以說,這是不同國家或是不同階級間鴻溝的精準影射。
這倒不是我過度解讀。
但凡有點追求的創作者,都會忍不住想玩點映射、暗喻的春秋筆法,人性使然。
不信,你試試自己寫寫小說,寫著寫著,你就忍不住玩影射了,只是水平到不到位要看個人能力。
四
看完電影后,我跟美女朋友一起吃飯,她對電影裡“雷霆狂花”的理解,倒讓我頗為意外。
全片最爽的情節,莫過於「雷霆狂花」,這個由全片女性角色組成的戰隊。
這段劇情頗有幾份神似《瘋狂的麥克斯》,充斥著廢土電影氣息,癲狂、粗糲……且酣暢。
為了救三個不成器的男性主角——瓜哥、菲爾和蓋,女人們集結起來乘風破浪戰群猴。
這個團隊匹配還非常牛逼。
烏嘎、小伊母女雙戰士,能打能抗猛如虎;
曉曉擅長打野,收服野怪二哈蜘蛛;
霍普肯定是法師了,一頭玄學秀發物免魔免;
奶奶最牛逼,全能補位,不僅能呼雷喝電,一頭飛毛鬃,還能開視野。
當時,我覺得這段把女權玩得太刻意了,有點政治正確的算計感。
奶奶就是個女性社會統治者,決定勝負的核心人物,其他女性集體開掛,男性角色則非常遜色,只能搞基賣腐刷存在感。
香蕉兄弟這個梗,讓我一度產生烏嘎和霍普是倆同妻的錯覺。
(尤其看到上面這一幕,我鄰座說,好像胖虎和小夫。
臥槽,被那個H漫刷屏微博的恐懼又來了! )
聽了我的看法,美女朋友搖搖頭,放下筷子。
她跟我說: “這一點也不女權。在那個野蠻時代,女性本來就是族群的統治者。”
於是,美女開始了她的解讀。
五
在蠻荒時代,母系社會正是在那個時期發展起來的。
你有沒有這種感覺?
假如編劇安排瓜哥、菲爾真的掛掉,他們的消失並不會影響咕嚕一家和貝特曼一家的家庭運轉;但如果掛掉的是女人,你很難想像這兩個家還要怎樣繼續。
可《古魯家族》所展現的時代,已經是母系社會末期。
女性不再有三夫四公,男女關係是相對穩定的一夫一妻。比如,瓜哥、烏嘎和菲爾、霍普,他們是家庭的共同管理者。
奶奶那一代女性已經退居二線,混吃摸魚了。
恰巧片中男性全部被抓走,我們才有機會,奶奶的高光時刻。
也正是奶奶這個角色,讓我們意識到母系社會最鼎盛的那一代女人,有多麼牛逼。
那個時代,女人是鐵打的孩子,流水的老公;孩子是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。
母系社會的女人,具備保護家園的實力,野外生存的能力,敢於扛起家庭責任的勇氣。
我: “說白了,人家能carry全場唄。”
美女: “是唄,你想想,瓜哥從小能長這麼壯,他靠的是年輕時賊牛逼的奶奶,還是不知道跑哪裡的野爹?”
美女後面的話,我記不清太多,實在太餓了。
總的來說,奶奶母系社會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,她具備務農、覓食、抗敵、避難等各種技能,這也就意味著那個時代的女性掌握著族群的生產資料。
時代使然,雷霆狂花高光時刻,反而是最不女權的一幕。
六
突然想起,恩格斯說過一句話:
“外表上受尊敬的、脫離一切實際勞動的文明時代的貴婦人,比起野蠻時代辛苦勞動的婦女來,其社會地位是無比低下的,後者在本民族中被看作真正的貴婦人。”
這就引申出一個比較玩味的問題。
我們都知道,父權制取代母權制的根本原因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,男性優勢逐漸凸顯,導致男女之間的生產關係發生變化。
時至今日,女性社會生產能力,並不一定弱於男性,但男女地位有沒有相應的變化呢?
哦對了~
為什麼我強調是個美女朋友呢?
因為她真的是個美女。
阿神【觀影群】繼續組建中,如果你想找人陪你迎接新的一年、新的開始——
godoflittle
加的時候,備註 “暱稱+觀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