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“養”人的五個字,一字千金
文字是一個民族的血脈,在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學中,有這樣幾個字,既是人們表辭達意的符號,又凝結著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與智慧。
1、“勤”能養財
古人說:“一勤天下無難事。”
發家致富,秘訣無非是一個“勤”字。
從來沒人想過,5毛錢一包的辣條,能創造幾十億。
劉衛平做到了,他把小小的辣條,做成上市公司。
早年,劉衛平起早貪黑,早上5點起,晚上12點才休息。
創辦廠房後,劉衛平不辭勞苦,註冊“衛龍”商標,建立技術標準體系、質量管理控制體系。
營銷方面,他迎合潮流,什麼火,就模仿什麼。
這份勤奮,令衛龍辣條在國內外打響知名度。
踏實肯幹、高度自律,是養財的不二法門。
運氣垂青有準備的人,肯折騰才能乘風破浪。
天上不會掉下金元寶,想獲得財富,就要付出汗水。
既然不甘平庸,就得有苦行僧一樣吃苦耐勞的精神。
勤,不但養財,更能養心。
收穫物質財富的同時,也獲得堅韌不拔的精神財富。
2、“誠”能養友
曾國藩說:“凡與人交際,當求其誠信之素孚。”
最好的交友原則是:交誠實的朋友,以誠信交朋友。
花香招來蜂蜜,誠信帶來好友。
《紅樓夢》裡,王熙鳳出了名兩面三刀。
她心機深沉,手段狠辣,借刀殺人,逼死尤二姐。
這種人,身邊只有趨炎附勢的人,不會有真心朋友。
相反,劉姥姥為人樸實,不分貴賤,真誠待人。
她土里土氣,卻贏來眾人的信賴。
就連“機關算盡”的王熙鳳,臨終時也把女兒託付給她。
你是怎樣的人,身邊的人就是怎樣的人。
假如你斤斤計較、圓滑世故,只會招來一群狡猾的人。
假如你敞開心扉、以誠待人,一定會有掏心窩的朋友。
誠不是傻,而是純真,不以利益為先,不以機心算計人。
你渴望別人對你真心,別人又何嘗不是?
凡事為人設想、真心待人,自然會收穫好知己、真朋友。
3、“樂”能養身
常言道:“笑一笑,十年少,愁一愁,白了頭。”
最能養身的莫過於笑容,一笑,全世界都開了花。
蘇東坡仕途坎坷,多次被貶。
換作旁人,受到這種打擊,免不了心灰意冷。
可蘇東坡是個怪脾氣,要他樂不起來,比天塌下來更難。
被貶到惠州,他“日啖荔枝三百顆”,樂得開懷。
烏台詩案,他差點喪命。在前往黃州的路上,大雨滂沱,他被淋得一身是水。
他詩興大發,說“何妨吟嘯且徐行”。
茫茫雨水,反而映襯出他豪情萬丈。
半生坎坷,路途苦楚,對他而言,“也無風雨也無晴”。
愁雲慘霧,抵不過心中一樂。
發自心底地笑一笑,人生畢竟快樂多於憂愁。
心境開朗,身體自然健康。
樂觀是最好的保健品,吃再多補品,不如多笑笑。
病最喜歡憂愁,最害怕樂觀。
積極樂觀,容顏常駐不老,身體永保安泰。
4、“學”能養識
莊子說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”
知識的海洋無有盡頭,學習永遠沒有盡頭。
金庸一生好學,對傳統文化、中外歷史頗有涉獵。
知識淵博,並沒有阻擋他求學的腳步。
80多歲的時候,他以極大的毅力,獲得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。
文和友的創始人文賓,靠著一股韌勁,創造出美食品牌。
功成名就後,他第一時間跑去讀書,學習企業管理。
有人說:“人的一生,都在為認知買單。”
你的學識,就是你的人生高度。
站得高,才能看得遠;學得多,才能跟上時代。
學得越多,知識面越廣,越會發現自己淺薄無知。
倒是真正淺薄無知的人,會昂著高高的頭顱,恥於求學。
真正厲害的人,早就放下了面子。
活到老、學到老,是智者所為。
只有不斷學習,才會增長學識,見到更大的世界。
5、“忍”能養福
常言道:“與其能辯,不如能忍。”
發脾氣很容易,難忍能忍才是英雄。
宋朝宰相富弼,以能言善辯著稱。
有一次,一個窮秀才攔住他,問:“聽說你很會辯論,敢不敢回答我一個問題?”
富弼請他繼續說。
窮秀才問:“如果有人罵你,你會怎麼做?”
富弼回答:“我會裝作沒聽見。”
秀才滿臉鄙夷之色:“枉你博覽群書,原來是縮頭烏龜。”
富弼毫不理會。
秀才自覺無趣,灰溜溜地走了。
僕人很生氣,問:“您為什麼不跟他辯論呢?”
富弼慢悠悠地說:“你看他怒氣沖衝,沒必要跟他爭辯啊。”
不跟爛人計較,不在爛事糾纏,心情會輕鬆自在得多。
忍得千事煩,收得一心清,福報自然來。
退讓一步,不是懦弱,而是放下自在的大智慧。
放下執著,輕裝上陣,福氣不請自來。